欢迎登录忻州市统计局官方网站

当前位置:首页 > 统计数据 > 统计分析

1-5月份忻州市规上工业运行情况简析

  时间:2020-07-15        大    中    小      来源:忻州市统计局

  1-5月份,全市工业战线认真贯彻落实市委、市政府决策部署,积极应对复杂多变的疫情环境,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生产实现平稳运行,工业增加值保持正增长。但工业经济运行稳中存忧,增速较上年同期明显回落,生产运行压力不断攀升,工业经济发展将面临新考验和新挑战。实现稳步增长需多措并举,加倍努力。

  一、全市工业经济运行基本情况

  1-5月,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.4%,增幅低于上年同期4.0个百分点,高于全省4.7个百分点。其中,采矿业增长3.8%;制造业增长10.2%;电力、热力、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下降4.3%。

  (一)行业种类增长面持续扩张

  1-5月,全市规上工业28个行业大类中有13个行业增加值同比实现正增长,比1-4月增加2个行业,行业增长面超过四成,其中行业增速排名前三位的分别是其他采矿业、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及食品制造业,增加值增速分别为197.8%、28.7%和28.0%。

  (二)区域生产增长面与上月持平

  1-5月,全市14个县(市、区)中有12个实现了规上工业增加值的正增长,与1-4月持平。其中,定襄县增长20.1%,增速位列全市第一;五台县增长12.8%,位列全市第二;代县和静乐县增速均为8.9%,并列全市第三。增加值同比下降为偏关县和五台县,分别下降3.9%和9.9%。

  (三)重点产品产量增少降多

  1-5月,全市重点监测的13种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增少降多。其中:原煤产量3194.1万吨,同比增长11.3%;焦炭103.5万吨,增长12.9%;水泥83.4万吨,增长10.8%;法兰19.3万吨,增长10.2%。洗煤产量266.6万吨,下降26.8%;发电量150.6亿千瓦小时,下降5.1%;铁矿石原矿349.5万吨,下降0.1%;铁矿石成品矿342.5万吨,下降11.7%;生铁18.7万吨,下降10.6%;铁合金2.6万吨,下降27.3%;钢材20.8万吨,下降9.9%;氧化铝106.3万吨,下降1.3%;白炭黑2924吨,下降26.6%。

  二、工业经济运行中蕴藏的积极因素

  (一)制造业增加值增速高于全市工业增加值增速

  制造业一直是我市规上工业的主要增长点,随着全市产业链联动复工复产的进程,制造业也日益向好。1-5月,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0.2%,高于全市平均水平,对规上工业的贡献率达66.2%,拉动全市规上工业增长2.3个百分点。

  (二)中型企业支撑作用凸显

  中型企业积极恢复生产,发挥了“中坚力量”的作用。1-5月,中型企业增加值增长5.2%,增幅比全市规模以上工业高1.8个百分点,比1-4月提高3.6个百分点,对规上工业的贡献率达56.4%,拉动规上工业增长1.9个百分点。

  三、工业经济运行中需要关注的问题

  (一)市场需求仍待回温

  随着企业复工复产进一步加速,物流更为畅通,原材料供应得到保障,产业链疏通显著,从供给端激发了市场需求活力,但受国外疫情情况复杂和国内需求总体疲弱因素的叠加影响,企业仍旧面临需求不足、订单下降等困难,整体产品市场需求仍待回温。

  (二)工业产品销售不畅

  因前期疫情影响,又遇国际疫情蔓延,不确定因素增加,造成经济下行压力较大。1-5月,全市规上工业产销衔接依然处于恢复阶段,产品销售率(96.2%)比去年同期下降1.5个百分点。

  (三)重工业占比较大

  1-5月,重工业增加值占全市增加值总量的99.2%,轻工业仅占0.8%。重工业的快速复苏一方面为全市工业的增长贡献了一定力量,但另一方面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全市节能降耗的压力。

  四、对策建议

  (一)持续做好工业企业帮扶工作

  持续推进落实国家、省、市疫情防控期间出台的一系列帮扶政策措施,积极争取国家特别国债和专项转移支付支持,采取更务实更主动的企业帮扶政策,对受疫情影响较大的行业和企业减免政府收费,减征或缓征增值税,适当发放财政补贴,延迟征收或返还企业社会保险费等,以降低企业运营成本,为企业恢复和发展赢取空间。瞄准疫情后国家重大项目政策,积极谋划重点产业项目,加快已经确定的重大产业项目的复工实施,增强工业发展动力。

  (二)大力发展新兴产业,增强工业发展后劲

  把加快发展新兴产业作为主攻方向,坚持优先用力,支持节能环保、新一代信息技术、生物医药、高端装备制造和新材料等新兴产业扩规模上档次,引导帮助企业加大研发投入,提高产品技术含量,提升产品竞争力,提高战略性新兴产业在工业经济中所占比重。

  (三)努力寻求新的经济增长点

  一是对具有较大发展潜力的优质小微企业,争取更多的资金投入,加快企业改造升级,扶持企业做大做强。二是做好新增企业工作。要全面梳理重点培育小升规企业名单,重点核查新建投产和成长型企业,精准摸排,及时做好入统工作。